2006/04/03 | 【漫谈】品白莲茶-----无由持一盅,寄予爱茶人 (转)
类别(闲敲棋子落灯花) | 评论(1) | 阅读(162) | 发表于 12:51
宫剧中频频出现品茶场景,给我印象最深的当属三代同堂赏饮白莲茶的那一次。太皇太后对《茶经》中的佳句信手拈来,不露一丝雕琢痕迹。众人共赏良辰美景的时候还会即兴吟诗―――我一边赞叹韩国编剧的修为,一边忍不住要为中国的茶文化登高一呼。诸位只当看我漫谈闲话,消磨等待新片的时间好了。

我国是茶叶的故乡。史称"茶兴于唐而盛于宋",茶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。

在剧中被引用的《茶经》就是出自唐代学者陆羽之手,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。"言茶之源、之法、之具尤备",陆羽因此被海内外爱茶人士尊为"茶圣"、"茶仙"。可惜现在国内的连续剧中,不但少有提及这位茶之大家,就连出现茶室共饮――多半是为了密谋做坏事,不然就是横眉冷对的谈判场面。真是焚琴煮鹤,牛嚼牡丹,大煞风景。

而说到品茶吟诗,"自古诗家多茶客",茶与诗的相互"联姻",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。茶的清雅独特风味和令人舒心怡神的功效,是历代文人墨客无不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他们爱茶,品茶,在茶香中萌生灵感,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咏茶诗篇。

嗜茶如命,以茶入诗最多的要算陆游。仅在他的《剑南诗稿》中写到茶的就有220余篇(不是我太无聊,实在是很多)。他开口,"难从陆羽毁茶论"(有点小疑惑,我怎么从没看见陆羽毁茶论呢?太孤陋寡闻了?);外出,"茶灶笔床犹自随";入室,"自置风炉北窗下,勒回睡思赋新诗";更有"汲水自烹茗,夜踏疏梅影";"细啜襟灵爽,微吟齿颊香"诸多名句,都是他爱茶又爱诗的写照。

唐代的白居易也算得上是咏茶诗的多产诗人,他给后人留下的茶诗多达50多首。他在《食后》是中描述说:

   食罢一觉醒,起来两瓯茶。举头看日影,已复西南斜。
   乐人惜日促,忧人厌年赊。无忧无乐者,长短任生涯。

他的另一首《山泉煎茶有怀》,再一次展示了诗人的爱茶之心、之情:

    坐酌冷冷水,看煎瑟瑟尘。
    无由持一盅,寄予爱茶人。

《夜间贾常州崔湖州茶山境会亭观宴》,更是广为传诵的一首:

遥闻境会茶山夜,珠翠歌声俱绕身。
盘下中分两州界,灯前各作一家春。
青娥递舞应争妙,紫笋齐尝各斗鲜。

与白居易交好的唐代诗人元稹,官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二人常常以诗唱和,人称"元白"。元稹有一首宝塔诗,题名《一字至七字诗·茶》,此种体裁,不但在茶诗中颇为少见,就是在其它诗中也是不可多得的,别开生面。诗曰:
茶,
香叶,嫩芽,
慕诗客,爱僧家。
碾雕白玉,罗织红纱。
铫煎黄蕊色,碗转曲尘花。
  夜后邀陪明月,晨前命对朝霞。
  洗尽古今人不倦,将知醉后岂堪夸。

中唐诗人卢仝嗜茶如命,又兼烹茶。他的名篇《饮茶歌》,无人不晓,对茶之研习体味真乃入木三分,把饮茶之妙写得淋漓尽致,堪为千古绝唱:

一碗喉吻润,二碗破孤闷。
三碗搜枯肠,唯有文字五千卷。
四碗发轻汗,平生不平事,尽向毛孔散。
五碗肌骨清,六碗通仙灵。
七碗吃不得,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。

在唐代茶诗中,有一首题为《五言月夜啜茶联句》,是由六位作者共同作成的。他们是: 颜真卿,著名书画家,京兆万年(陕西西安)人,官居吏部尚书,封为鲁国公,人称"颜鲁公";陆士修,嘉兴(今属浙江省)县尉; 张荐,深州陆泽(今河北深县)人,工文辞,任吏官修撰;李萼,赵人,官居庐州刺史;崔万,生平不详;昼,即僧皎然。诗曰:
 
泛花邀坐客,代饮引情言(士修)。
醒酒宜华席,留僧想独园(荐),
不须攀月桂,何假树庭萱(萼)。
御史秋风劲,尚书北斗尊(崔万)。
流华净肌骨,疏瀹涤心原(真卿)。
不似春醪醉,何辞绿菽繁(昼)。
素瓷传静夜,芳气满闲轩(士修)。

这首啜茶联句,由六人共作,其中陆士修作首尾两句,这样总共七句。作者为了别出心裁,用了许多与啜茶有关的代名词。如陆士修用"代饮"比喻以饮茶代饮酒;张荐用的"华宴"借指茶宴;颜真卿用"流华"借指饮茶。因为诗中说的是月夜啜茶,所以还用了"月桂"这个词。用联句来咏茶,这在茶诗中也是少见的。


宋代大诗人苏轼,与茶、酒结缘终生,他的咏茶写得空灵别致:"仙山灵草湿行云,洗遍香肌粉未匀。""戏作小诗君莫笑,从来佳茗似佳人。"把"佳茗"与"佳人"相提并论,留下了千古绝妙名句。他一生写过茶诗几十首,而用回文写茶诗,也算是苏氏的一绝。

在题名为《记梦回文二首并叙》诗的叙中,苏轼写道: "十二月十五日,大雪始晴,梦人以雪水烹小团茶,使美人歌以饮余,梦中为作回文诗,觉而记其一句云:'乱点余花睡碧衫',意用飞燕唾花故事也。乃续之,为二绝句云。"从"叙"中可知苏东坡真是一位茶迷,意连作梦也在饮茶,怪不得他自称"爱茶人",此事一直成为后人的趣谈。诗曰:

     酡颜玉碗捧纤纤,乱点余花睡碧衫。
    歌咽水云凝静院,梦惊松雪落空岩。
    空花落尽酒倾缸,日上山融雪涨江。
    红焙浅瓯新火活,龙团小碾斗晴窗。

诗中字句,顺读倒读,都成篇章,而且意义相同。苏轼用回文诗咏茶,这在数以千计的茶诗中,实属罕见。

元代诗人谢宗可有《雪煎茶》七律诗,清秀可餐:

夜扫寒英煮绿尘,松风入鼎更清新。
月圆影落银河水,云脚香融玉树村。
陆井有泉应近俗,陶家无酒未为贫。
诗脾夺尽丰年瑞,分付蓬莱顶上人。"

明代诗人瞿佑从另一角度写茶之烟,也别有韵味:

蒙蒙漠漠更霏霏,淡抹银屏幂讲帷。
石鼎火红诗咏后,竹炉汤沸客来时。
雪飘僧舍衣初湿,花落航船鬓已丝。
唯有庭前双白鹤,偏然趋避独先知。

清代也有许多诗人如郑燮、金田、陈章、曹廷栋、张日熙等的咏茶诗,亦为著名诗篇。其中号称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,对安徽径县"涌溪火青"茶,饮后别有一番情致,写道:

不知径县山之涯,春出茁此香灵茶;
雨茎细叶雀舌卷,蒸焙功夫应不浅;
芳向幽窗吸白云,令人六腑皆芳芬。

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清代爱新觉罗·弘历,即乾隆皇帝,他六下江南,曾五次为杭州西湖龙井茶作诗,其中最为后人传诵的是《观采茶作歌》诗:

    火前嫩,火后老,惟有骑火品最好。
    西湖龙井旧擅名,适来试一观其道。
    村男接踵下层椒,倾筐雀舌还鹰爪。
    地炉文火续续添,干釜柔风旋旋炒。
    慢炒细焙有次第,辛苦工夫殊不少。
    王肃酪奴惜不知,陆羽茶经太精讨。
    我虽贡茗未求佳,防微犹恐开奇巧。

皇帝写茶诗,这在中国茶叶文化史上是少见的。

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,是品茶行家,也是咏茶诗高手。《初饮高桥银峰》一律传唱不衰,其中"脑如水雪心如火,舌不饾饤眼不花。协力免教天下醉,三闾无用独醒嗟。"把茶的神奇妙用写得活灵活现。

赵朴初老人也有《吃茶》一诗:"七碗爱至味,一壶得真趣。空持百千偈,不如吃茶去。"高度概括吃茶的"至味"和"真趣",招引多少僧家爱,诗客慕。纷纷"吃茶去"。

杯中日月长,可清天地新。每天在工作、学习的忙碌之余还不忘追宫的亲们,不妨忙里偷闲,且吃杯茶去!


0

评论Comments